不断提升队伍建设 全力促进学院发展 ——我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综述

作者:王泽鑫发布时间:2015-05-21浏览次数:76

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位居我校“五大战略”支点之首,在院(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处于关键性位置。近年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引导教师以师德为支撑,以教学为立足,以科研为重点,以提升学历学位为突破,全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师德为支撑,强化教师的品性修养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核心问题。美国某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三种人不能坏,即教师、医生与法官。教师坏了误人子弟,医生坏了草菅人命,法官坏了失去公平公正。这三种人坏了,社会基本就乱了。为此,学院领导反复强调,本院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教师,作为培养法官的教师,责任异常重大,使命特别光荣。而良好的师德则是教师履行职责与使命的最重要支撑。因此,学院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师德修养。一是制度强化。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均明确规定并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讲座引导。学院领导或请有关专家多次主讲有关师德修养的辅导报告,引导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三是自学提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与要求。四是引领示范。自2014年以来,学院实施学生考研与成长导师制,共有39名品德高尚、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被聘为学生导师,对各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身心地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及生活帮助。师德修养的不断强化,提升了教师的思想境界,激发了他们为学院学校发展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学校2013年“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和2015年“献计2015 助推科学发展”征集活动中,学院教师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4条,其中1项荣获一等奖。2015年,1名教师成功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对象,1名教师荣获滨州医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二、以教学为立足,以科研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与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双重任务。现代高校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就是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两方面的杰出本领于一身。目前,全院教师共承担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100余门,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为确保教学质量,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进行了毕业生跟踪性教学状况评价。同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如在全省医学院校有效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在科研工作中,根据全院学科门类多、学科性质差异大的实际,为凝练研究方向、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每月一讲”学术讲座与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均要主讲,目前已举办20余场次。另外,搭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良好平台。例如,参与承办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九届年会、烟台市心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烟台红十字会“博爱烟台”品牌建设研讨会,与烟台大学法学院等发起成立设在本院的烟台医药卫生和医事法律研究所等,使学院教师进一步转变思维、开阔视野,促进他们更好地选取研究的切入点与捕捉研究热点。近年来,学院教师努力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利用教学带动科研,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院出版各类教材、专著49部,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39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文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获得厅局级以上各类奖励与荣誉90余项,其中2015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分别有1名教师入选全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全省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百计划”。

、以提升学历学位为突破,注重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该院师资队伍的主体和生力军,是学院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希望所在。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包括专职教师54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4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1%。为建立一支适应学院建设与长远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学院在强化招聘力度的同时,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指导与帮助。一是全力招聘。2015年,学院充分发挥“用事业吸引人、用情感感化人”的魅力作用,先后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重点高校和国内重要科研机构招聘博士、博士后4人,实现了人才引进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强化引导。每学年之初,学院即召开新进教师及青年教师座谈会,听取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情况介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引导他们科学定位、合理谋划、积极主动地为学院学校的建设发展做贡献。三是集中培训。20142015年,学院分别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围绕师德师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采用个人自学、学术讲座、观摩听课与教学评比、座谈讨论等形式和途径,对全院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四是提高学历学位。2014年,学院推出《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方案》,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除特殊情况外,均要积极在职报考博士、攻读学位。两年内,共有7名青年教师成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2人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全院博士从无到有,数量(含在读)已达18人。3名青年教师凭借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被学校聘为硕士生导师。

四、强化激励与人文关怀,打造人性化和谐学院

激励,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最有利的精神滋养和支撑力量。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针对院内教师理论水平高、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等特点,学院在注重制度建设与管理的同时,努力增强激励意识与人文关怀。一是任务激励。如根据学校每年下达给学院的岗位目标任务,在综合把握的前提下,鼓励各教研室与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分领任务,年终将视完成情况予以评价与认定。二是关怀激励。如对于10余名两地分居和在职攻读博士的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不便与困难给予帮助,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减轻压力。三是奖励激励。如对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的各类达标与评比,采用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办法,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反馈激励。如年底按照“德能勤绩廉”等内容对教师考核量化的基本情况向教师本人进行书面反馈,激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一系列的激励、关怀与人性化管理,进一步调动与激发了学院教师踏实工作、敬业奉献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和谐氛围日渐浓厚。近两年,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院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财务与资产工作等荣获考核优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之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将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客观正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千方百计引进培育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采取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早日建成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